修读IB预科课程的学生要最少修读六科,以及要参加课外活动和撰写多篇的论文,而这些都对总成绩有绝对的影响。

除了要在短短两年内要把所有课业做好,还要兼顾大学的申请,也难怪有学生反映:吃不消。所以时间安排成了最后致胜的一个关键,那么不同的时期该安排做什么,我会在接下来逐项剖析。

IB的预科课程虽说修读时间为期两年,但实际上只有一年多,我把它分为四个学期来看,看看学生应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课业,从而取得佳绩,进到心仪的大学

首学年上学期:九月至十二月

大家都明白一般学生刚开始修读IB预科课程的时候是需要点时间去适应,但首学年第一个学期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IB课程非常紧凑,课业只会变得愈来愈吃重;功课亦只会愈堆愈多,所以在修读初期,若学业跟不上的话,日后想要追回,也会比想像中的难,学生须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追上。所以要确保自己及早追上进度,千万别落后。

我建议在这阶段可以找人帮忙,例如请教老师、上网看Youtuber的讲解,或者补习,让自己能尽快追上进度,把根基及早打好

此外,每位IB学生要修读六科,当中或者有人未必能科科都兼顾得很好,甚至会遇上瓶颈。若寻求了各种方法后都无法突破,就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在选科上是否需要作出调整。

而在首学年上学期考虑这问题,就是最佳的时刻。因为愈早解决,避免拖太久,否则拖到太晚才转科,到那时候就恐怕为时已晚了。而且,硬要修读不适合自己的科目,有可能会影响最后的成绩以及入读心仪大学的机会,所以学生务必要小心处理。

题外话,选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业路向也非常重要,会影响大学可以申请的专业选项。例如想报医科,便要修读化学和生物,若发现自己没选到这些科目,或学习进度不是太理想,便要当机立断,作出适当的解决。

所以,学生一定要在第一个学期厘清障碍,好为自己申报大学选专业时,开启最大的门。否则,到IB课程后期才来转科,而且还要追回一科之前完全没读过的科目的进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要很有毅力,才能做到。

另一方法,是学生修读七个科目,这种情况有学校是容许的。这样,如果有哪一科目发觉不适合自己,也可以及早作出选择,以免遇到转科追进度的问题。

又或者学生不想修读七科那么多,也可以可选四科High-Level、两科Standard-Level。这样,在发觉有问题时,再把其中一科High-Level转为Standard-Level,以此建构自己的理想学科组合。

当然,以上的做法都要视乎学校是否允许,以及是以每个个案的独特性处理。

最后,在这学期,若学生有计划出国升读大学,亦需要开始报考SAT或IELTS。因为往后的日子课业愈加吃重,未必会有时间备试。

第一学年下学期:一月至六月

这学期学生不但要把重点放在学业成绩上,更要开始思考大学选科的问题。例如要报读哪一所大学、选修哪一门学科﹐并开始要研究心仪大学和学科的资料,甚至如果有时间的话更要参加升学讲座,听听过来人的分享,或找专家提供意见,以取得更多有关大学和学科的资讯。

学生可能会问:为何那么早作准备,不是IB预科课程最后一学年才开始报名吗?

正正由于IB预科课程第二学年的上学期,大约九至十二月的时候,是各大学,尤其顶尖大学,接受报名的时间,学生才需要及早做好准备;毕竟,从来都是「未雨绸缪总好过临渴才来挖井」。而且,及早找到清晰的方向,亦让学生能在暑假时进行报大学的准备,这点我们容后再谈。

另外,在下学期,学生除了要为报大学找到清晰的方向外,亦要开始为校内评估(Internal Assessment,简称IA)和拓展性论文(Extended Essay,简称EE)等的论文开始作准备。

先谈内部评估。这项目非常的重要,占每科总成绩百分之二十。若内部评估取得高分,自然有助减轻应付IB公开考试的压力,亦会直接影响IB的成绩,所以不容轻视。

论文方面,学生需要完成四千字的拓展性论文,以及满足Creativity、Action、Service(简称CAS)的要求和完成较哲学性的Theory of Knowledge(TOK)。前者要完成一百五十小时的课外活动和撰写四千字的论文;后者则要完成口头报告和一篇一千六百字的论文。

这三科共可为总成绩贡献三分,所以学生在下学期,要开始为这些科目做好准备功夫,落实研究的题目和方向等。此为其一。

其二是针对EE。学生要早点想好研究题目和方向,并搜集资料。至于EE要探究什么题目,最好是跟自己的兴趣和大学报读的科目有相关。尤其报读大学要提交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若报读的学科跟EE的题目相关,并能在个人陈述中提及到自己的研究,对报读大学有一定的帮助。

下学期时间安排的另一重点,就是要好好应付期末考以取得理想成绩。由于报大学时,校方会考虑申请学生的学校所提供的Predicted Grade(预估成绩),来作为学生申请的一个考量依据。因为有了预估成绩,大学才能就此作出提供Offer(取录条件)的考虑。毕竟,待出最后成绩(Final grade)时,大学已收齐学生,学生此时未必能求得学位。故此,不要轻视第一学年的期末考。

IB学校一般会以期末考成绩作为预估成绩的依据;换言之,学生期末考成绩优异,绝对对申请大学有帮助。这亦能看得出,相对于最后的公开试成绩,预估成绩更被为看重。

综观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刚开始修读IB预科课程,第一学年亦是关键年,学生更要加倍的努力,不能松懈。

至于其他有关暑假要作的准备,及余下的学期时间安排,敬请留意我们下期分享。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