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近来收到很多家长咨询,他们想为子女铺路去海外升学。关于此很多家长都在问是否应该让子女自修IGCSE课程,尤其英国升学准备。
我们发现大部份自修IGCSE的学生,其实同时在修读另一个课程,如体制内课程, IBMYP等。很多人都在问,学生是否值得修读自修课程的同时(如体制内课程), 又同时修读IGCSE呢?当中的学习量有多重?学生又能否应付得来?
回答这些问题前,我想先探讨修读IGCSE课程有何好处, 是否真的能助学生往海外升学。
考IGCSE的意义何在?
学生若想报读英国的顶尖大学,拥有一个理想的IGCSE成绩,的确会在众多学生中占有优势。比如牛津大学,他们筛选出来可以参加面试的考生相对剑桥大学较少,而他们筛选进面的学生往往都具备一个标准,就是会参考学生的IGCSE成绩。
亦或是想报读「神科」,比如医科等专业,IGCSE成绩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当然,若学生没有修读IGCSE课程的话,就不要选报一些以IGCSE成绩作为筛选标准的医学院了。
但学生如果不是选报一些竞争性较大的大学和医科的话,IGCSE成绩又未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是否要修读IGCSE课程,要看学生是否要往海外, 尤其英国升学,又是否要读一些竞争性很大的大学或学科。
学生若是想往英国升学,又想报读顶尖英国大学, 如牛津剑桥、伦敦政治及经济学院(下称LSE), 伦敦帝国学院 (Imperial) , 伦敦大学(UCL)等, 或「神科」如医科牙医兽医或法律等科目,拥有一个优秀的IGCSE成绩,的确会增加被大学取录的优势。
修读IGCSE在科目数目和组合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一般来说,若学生自修IGCSE课程,我们会建议他们最少选六科或以上,而且最好可以一次考到想要的成绩。因为学生报考IGCSE课程,是想告诉学校自己拥有相关的学术能力以及可以处理到一定数目的不同学科。因此,这是一个彰显学术能力的机会,如果选科的数目不多,甚至很少的话,那可能对想达到的目的会打折扣。
此外,选择科目的组合亦很重要。因为报读顶尖学府,如LSE,他们录取学生时除了会考虑学生的成绩外, 也会考虑他们拣选学科的组合。因为他们希望收取的学生,是在各方面都具备全面的能力,包括数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等等。中国学生一般在数理科目上能力都较强,选科时多会选物理、化学、生物和数学,或附加数学,而第六科可能会选修中文。但这个组合,对一些顶尖的大学来说,未必是最可取的。
为什么未必是可取的呢?
因为顶尖大学未必把中文成绩看得太重,相反,若学生的能力范围许可的话, 我会建议学生选择英文作为第一语言,同时可选择一些人文科学的学科,譬如经济、地理等,让自己的科目组合更趋多元化。而选科组合有多些不同范畴的学科,亦可展示学生的学术能力能伸展到多少。
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IGCSE的英文科有分为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Language as First Language and English Language as Second Language共三个范畴。学生若在English Literature 或 English Language as First Language上的成绩达B级,或更好有A或以上的话,一般都能够达到大学入学的英文要求,无需再去考IELTS或TOFEL。
但需留意,每所大学的每一科,其入学的英文要求都有所不同,学生要上网查看清楚。
选哪个考试局较好? CIE 还是 Edexcel?
学生报考IGCSE课程时,还要考虑Examination Board(考试局)的选择。因为在中国考IGCSE公开试的话,是有三个的 Examination Board (考试局):一个是CIE(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一个是Edexcel,还有一个是AQA。学生要知道两个考试局的考试大纲和学生所需要的考试技巧都不相同。
所以学生修读IGCSE课程前,建议先看一看两个考试局各自的教学大纲和过往的试卷,比较有信心答哪一个考试局提供的IGCSE公开试试题,再决定自己会拣选什么样的IGCSE科目组合。
以经济科为例,CIE跟Edexcel的区别很不一样的。CIE有些题目占的分数会相当高;但相对Edexcel来说,它会有多些填充题或一、两分的题目,整个考试的组成架构相差较大。
而有可能有些学生比较擅长答高分数的题目,有些学生则比较擅长答一、两分的题目。故学生要视自己的能力,再决定拣选哪一份试卷。若仍不确定的话,应该向相关科目的老师寻求意见再做决定。
同时修读学校课程和自修IGCSE,方法可行吗?
其实小编每年都会遇到有学生来说:想自修IGCSE课程,而他们还要同时兼顾IBMYP或校内初三课程的。然而,同时兼顾两边的课程是否真的能做到吗?
坦白说,这一类的学生自修IGCSE课程是会比较吃力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在放学后,或周六、周日去自修。而他们在自修时会找出校内初三课程和IGCSE的课程之间有哪些内容是重叠,哪些是没有重叠的部分,然后将没读过的内容重新学习。
而校内初三课程跟IGCSE课程相比较,每科内容上约有两至三成的不一样(视乎每科实际内容而定)。若以六科计算,其实加起上来有很多东西要读的。所以,我们遇到学生想自修时,都会问:你是否准备好去完成IGCSE课程呢?
不过,还是有一些成功的例子让人学习。今年就有一名学生,他本身自发性很强,对学术亦很有追求,他甚至可以自修八科,最后他考获的成绩也很理想。而他的自修模式就是放学后自修,这个学生的成功经验表明有学生是可以做得到的。
根据这位成功学生的例子,小编给同学们总结出一个如何提升自修效率的贴士:这名学生在自修期间找到了熟悉这两门课程的老师,然后通过老师帮助自己找出两个课程之间的差异。这名学生根据这些差异去自修,没有花时间走冤枉路,小编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方法。
但在准备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不太理想的例子。家长很想为孩子铺路往外国升学,想让孩子考IGCSE公开试。但在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是家长很想让学生做到,但学生却不想自修。是否自修这完全要去取决于学生是否自愿,因为既要配合校内的课程,又要配合课外活动,若学生不愿意,尤其还要牺牲很多他很想参加的课外活动去配合整个IGCSE的学习。最后,会导致学生的压力很大,读完第一个月后,就会放弃了。
所以,在最后,我们想让家长和学生都问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应不应该去自修 IGCSE呢?这是一个个人化的问题,每名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但无论如何,是要问为何要走这条路?这条路是可行的,但最重要是学生是否愿意去走这条路?若愿意的话,就要记住小贴士:就是拣科目以及考试局上的一些窍门,以及时间安排上要有心理准备是要有所取舍,可能要牺牲一些课外活动去配合学习。